刘宇昕在部分特级资质企业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

发布时间:2010/9/7 14:22:00

 

    首先,感谢各位特级资质企业代表百忙之中参加座谈会。新的特级资质标准出台一年多,由于四川地震和部里机构调整等客观因素,到目前为止,相关的后续政策还没有出台,在此,我向大家表示歉意。下一步,我们要抓紧时间,尽快出台相关政策。今天,我就特级资质的有关情况讲以下四方面意见:
一、当前建筑业企业面临的形势
(一)建筑业取得了巨大成就,发展前景广阔
1.对国民经济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建筑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是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现在全国有建筑施工企业约11万家,设计企业13000家,监理企业6000多家,招标代理机构5000多家。其中,特级企业264家,一级企业6300多家。“十五”期间,建筑业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9.5万亿元,建筑业增加值累计达3.87万亿元,年增长12.9%,占GDP比重一直稳定在6%~7%,在国民经济20个行业中,建筑业排名第六,领先于房地产业、金融业等其他13个行业。此外,建筑业每年还为国家创外汇300亿美元左右,是对外贸易和经济合作的一支重要力量。
2.在吸纳社会就业、促进社会发展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建筑业是我国吸纳社会就业的重要行业之一。2006年底,建筑业从业人员有3800万左右,其中,农民工3200万左右,占进城务工农民总数的四分之一以上。近几年,每年建筑业就业农民工增加数量超过170万,占全国每年新增就业量的四分之一。2006年,有关协会做了一个抽样调查,结果显示,从事建筑业的农民工月收入为1301元,高于全社会人均月收入1226元的水平,每人每年给家庭纯创收8604元。2004年以来,建筑业共清理拖欠农民工工资337亿元,折算到每个农民工约1000元,旧欠问题基本解决。建筑业为促进农民增收和农民进城就业作出了巨大贡献,在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确保社会稳定和谐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3.建筑业的生产力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较小。相比我国第二产业的大多数行业,建筑业的生产力水平与世界发达国家的差距比较小。比如汽车行业,看似国产汽车发展迅速,实际上发动机等多数核心技术都没有掌握在自己手中。而我们可以自豪地说,我国建筑业的建造能力非常强,和世界发达国家相比毫不逊色。我国建造的很多工程都创造了世界记录,我们建造了世界上最高的建筑物、跨度最大的桥、海拔最高的铁路。中铁大桥局在武汉建设的天兴洲大桥荷载达2万吨,能同时满足250km/h的火车在桥上对开错车,创造了多项世界第一。这充分说明我们建筑业的技术能力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较小,在某些方面还处于领先地位。
4.建筑业海外市场份额大幅上升。2007年,我国建筑企业海外合同额达407亿美元,其中,在爱沙尼亚的项目单项合同额就高达70亿美元。在国际市场份额较快上升的同时,企业海外承接工程的内容及方式,逐步由劳务输出向工程总承包转变,企业经营模式和施工组织方式正向国际先进模式并轨。
5.今后若干年,建筑业面临很好的发展机遇。目前,我国城镇化水平为45%左右,基本上每年增加一个百分点。工业化也处于中期阶段,国民经济步入加速发展的时期。加快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需要建设大量的基础设施。今后几十年,我国的建设任务非常繁重,建筑业将迎来非常好的发展机遇。
(二)目前存在的问题
1.建筑业企业经济效益低下。我国从事建筑业的人员,比美国、日本等国家的总和还要多,但生产效率很低。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06年我国建筑业劳动生产率人均只有2.5万元左右,相当于日本的1/20。国内大型建筑企业从业人员动辄达到几十万人,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国外先进的施工、设计企业,有几百人就算是大企业。我们进入世界500强的建筑企业的年产值,全部加在一起才达到世界第三大建筑企业的水平。建筑业产值利润率仅为2%~3%,在第二产业中排倒数第一,而资产负债率却达65%,排第二产业的第一位。
2.建筑业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不高。目前,我国建筑业有854万正式职工,从业人员达3800多万人,其中的技术人员只有178万人,占正式职工和从业人员的比例分别为20.8%和4.6%。在20个国民经济行业中,建筑业从业人员整体素质排倒数第四,只是稍高于农业、居民服务业和零售业。
3.建筑企业大而不强。我国建筑企业规模大,但竞争力不强,特级企业没有特点。企业普遍管理水平低,市场行为不够规范。一些特级企业在国外承接工程,往往由于管理等方面问题受到投诉和索赔,给企业和国家都造成了损失。目前,国内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经调查,有50%的特级企业2006年科技活动经费占营业额的比例低于0.5%,有16家特级企业低于50万元。此外,有50%以上的特级企业没有国家级工法或专有技术。
4.建筑业产业布局不尽合理。目前建筑业企业中占最大比例的是房屋建筑工程、公路工程和铁路工程企业,在264家特级企业中,168家企业为房屋建筑工程特级企业,其次是铁路工程企业(32家)和公路工程特级企业(24家),这三类特级企业占特级企业总数的84.8%,其他特级企业仅占15.2%。另外,一半以上特级企业所承接单项工程规模平均为1300万元,是资质管理规定中三级企业的水平。
(三)问题的主要原因
造成以上问题的原因涉及多个方面,归纳起来至少有以下几点:
1.建筑业地位不高。邓小平同志曾提出建筑业要作为国民经济的三大支柱产业之一,而目前我国建筑业地位不高。一提到建筑业往往就是一个“包工头”的概念,社会上包括一些领导同志的认识也并不清楚。社会普遍认为,建筑业属于消费领域。其实,建筑业同时也属于发展领域和收入领域。现阶段,必须尽快提高建筑业在社会上的地位,加大对建筑企业的扶持力度。
2.业主行为不规范。目前,我国建筑市场业主行为亟待规范,一味追求短、平、快的建设速度是不合理的。德国科隆大教堂盖了600年,而我们的很多业主单纯追求短期效益,甚至为了达到献礼效应,随意缩短工期。此外,很多工程追求最低价中标,业主恶意压低中标价,对建筑业企业的发展伤害很大,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3.建筑队伍数量过多,部分企业市场定位不准,造成市场不正当竞争。现阶段,我国建筑市场由于队伍过多,造成供需局部失衡,导致市场恶性竞争。同时,高资质等级企业低市场定位,客观上挤占了低资质企业的市场空间,也给转包、挂靠等不良行为提供了滋生的土壤。
4.组织实施方式不合理。目前,我们的工程项目组织实施方式比较落后,设计和施工完全分离。施工企业仅能完成施工这一块,而不能从事一些高端、附加值高的项目前期和设计工作,导致利润率很低,产值也得不到提高。而在许多国家,建设工程从可行性研究到最后交钥匙都是由一家企业完成,采用的都是BOT或EPC模式,企业利润率始终保持在13%~17%左右。如果单做施工,很难达到如此高的利润率。
5.企业经营业务范围单一。据调查,国外大型建筑企业涉及领域很广泛,至少跨三个行业以上,每个行业的份额都占10%以上,这样的企业充满活力。而国内多数建筑企业局限于某一行业内,一旦经济形势或国家政策发生变化,难以转型,势必造成经营困难,持续盈利能力和抗风险能力都较弱,亟待调整。
二、企业资质管理的思路
(一)资质管理的必要性
    大家知道,市场管理离不开两方面内容,一方面是市场主体,另一方面是交易行为。建筑市场也一样。按照《建筑法》的相关规定,应当建立工程准入、企业资质和人员资格三个方面的准入制度。根据目前的国情,我们认为短期内还不能取消资质管理。
    首先,建筑工程不同于一般商品,价值巨大,直接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本着对人民对社会负责的态度,政府对建筑企业实行资质管理十分必要。其次,根据建筑产业的特点,业主购买的只是生产企业的能力,而无法直接选择产品。在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下,只能由政府充当评判者,判定企业是否具有相应的能力。第三,发达国家的建筑市场也存在准入制度。目前,日本、新加坡等国家全面实行建筑企业资质管理,西方发达国家已经形成了一整套完备的信用体系,如担保、保险等作为市场管理的保障。在目前我国市场信用体系尚没有健全和完善的前提下,还必须实行企业资质管理。第四,资质管理有很强的导向作用,是政府调控市场、引导行业发展的重要手段。目前,资质管理在引导行业结构调整和转变增长方式方面,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二)现行资质管理的弊端
    当然,我们在坚持资质管理的同时,也清醒地认识到现行资质管理办法存在着诸多弊端:第一,限制了企业的经营范围。第二,没有建立有效的清出机制。第三,没有完全拉开企业层次,大的不强,小的不专。第四,部门分割、地区封锁的情况依然存在。第五,个人责任没有得到有效的追究,导致企业责任无法真正落实。
(三)下一步资质管理的调整方向
    鉴于目前资质管理的弊端,我们将进行有针对性的适时调整。首先,在坚持现有“施工总承包、专业承包、劳务分包”三大序列的基础上,打造金字塔结构,形成大、中、小企业,综合型与专业型企业互相依存、协调发展的产业结构。
其次,进一步实现建筑市场“低端准入、高端放开”,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调整作用。
第三,转变建设项目组织实施方式,引导企业进行工程总承包,满足投资主体多元化的需求。
第四,引导企业走质量型效益型的发展道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打造企业品牌。
三、新特级资质企业的市场定位
特级资质定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特级资质是一种荣誉和象征。它代表行业和国家的最高水平,是我国建筑业最高水平的体现。国家与国家的竞争,一定意义上就是企业之间的竞争。提到飞机制造,大家就会想到波音、空客等大型企业;提到美国、日本的建筑业,大家就会想到福陆、熊谷、清水等建筑企业。我国几百家特级企业挤在一个平台上,没有优势特别突出的。大家在国内市场上互相残杀,在国际市场上无法同那些大型企业竞争。因此,我们必须尽快引导培育少量专门从事“高、大、精、尖”工程的企业,让它们成为建筑业宝塔尖上的明珠。
(二)打破行业限制,新特级资质企业可以跨行业承接业务。在横向打开的基础上,纵向同时放开,允许其在设计、施工两个领域开展业务,从而实现建筑市场“高端放开”。与特级企业相比,一级企业在本专业施工承包范围内,其承接范围与特级企业基本相同,从而形成有序衔接。
(三)特级资质企业是建筑业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它们是全行业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的火车头,具有技术创新和新材料、新工艺的研发能力,能带动全行业技术进步。而一级资质及以下企业的优势侧重在对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推广使用能力。
(四)特级资质企业应具有很强的综合实力。它们应有很强的经济实力、融资能力和管理水平,有能力与国际市场对接,承担国内外超大型、高难度的工程项目。
总之,通过对特级企业的正确定位,促使全行业在企业结构上拉开梯次,形成合理有序的竞争局面。
四、对有关问题的思考
    最后,我就大家关心的问题,代表建筑市场监管司作几点说明:
(一)新特级资质标准引导的方向是完全正确的。包括一些具体指标都是黄卫副部长亲自审定的,大家要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
(二)特级资质企业重新就位,是为了让一部分更好的企业从第一集团中脱颖而出。部分企业暂时达不到新的标准,就该降为一级资质。我们将本着稳妥推进的原则,全面周密考虑,实现平稳过渡。
(三)尽快出台建筑企业一级及以下资质标准。部分达不到新的特级资质标准、降为一级资质的企业,承接工程的范围将不发生变化。
(四)鼓励有实力的总承包企业在高端市场做大做强。本次特级资质企业就位,将给具有设计能力的施工企业颁发设计资质,鼓励建筑企业开展施工图设计业务。申请特级资质的具体方式可灵活掌握,比如,有的同志提出具有全资设计单位的施工企业可以在申办特级资质通过后,再将原设计单位合并,我个人觉得这个建议不错。坚决反对为达到特级资质标准,施工企业录用多余的设计人员,因为那样对行业、企业和个人的发展都将产生不良影响。
(五)新特级资质标准增加了信息化建设的考核指标,有些企业存在顾虑,对此我们应当正确认识。据调查,目前一些企业比如中南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在信息化管理方面已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通过使用信息技术,彻底改变了企业经营管理模式,为企业创造了巨大效益。信息化建设绝对不是买一套软件、上一个系统那么简单,它涉及到企业管理流程的再造,涉及企业的各个层面、各个部门。新标准在信息化建设方面,主要考核企业管理中是否真正发挥了信息化的作用,是否在日常生产经营活动中运用了信息化系统。
(六)关于如何考核企业科技活动经费,将出台细则。在特级资质标准中,在科技活动经费占营业额0.5%的基础上,将增设科技投入上限,避免对一些超大型企业要求过于苛刻。
(七)关于专利的问题。特级资质企业的专利必须是本行业内的专利。购入的专利在申报特级资质时也可以考虑给予认可,但应有个期限,比如出让期必须满三年,也就是说,科技成果已转化为企业的现实生产力。 



                                                                              2009-5-9